|
78年前,在现在的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大胡庄村曾发生过一场激烈而又悲壮的战斗:当时黄三师(当时对黄克诚部队的习惯称谓)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83名指战员与六百多日伪军激战七小时,在击毙日伪军二百余人之后,终因寡不敌众,除一名战士——刘本成(2010年去世)因被毒气熏昏在战友的遗体下得以幸存外,另外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烈士遗骨发掘时,《扬子晚报》曾作连续报道)。
今年的4月26日,是82无名烈士牺牲78周年的日子。能够告慰英烈的是,经过多方查找,现在已能确定16名烈士的姓名。
通讯员黄洁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朱鼎兆
烈士嘴里含着子弹,骨缝间还嵌着弹片
1986年,淮安人民在82位烈士的牺牲处建造了“大胡庄战斗纪念塔”,供当地百姓祭扫。2012年,在省民政厅的帮助下,淮安开始对82烈士的遗骸进行发掘。当时在现场发掘82烈士遗骨的淮安市楚州博物馆张弛副馆长告诉记者,在发掘现场,通过烈士遗骸,就能知晓那场战役的悲壮:有人嘴里含着子弹,有人骨缝之间还嵌着弹片。
据张弛介绍,发掘出来的烈士遗骨都是两到三人躺在一起,他们的嘴巴都是张着的。从表情来看,可以想象出当年那场战斗的悲壮——这些烈士肯定都是喊着口号与敌人拼杀。他们从这些烈士的嘴巴里共清理出3颗子弹,烈士遗骨的骨缝之间还嵌有许多弹片。从烈士遗骨的牙齿、骨头的颜色以及光滑度来分析,这些烈士牺牲时的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从两三人躺在一起来分析,当年战斗结束后,村民用板车将他们的遗骨运送到这里掩埋,而掩埋遗骨的地方在当地原本就是个地势较低洼的乱坟岗,距离战斗现场大胡庄也就两三百米距离。张弛告诉记者,有些烈士因牺牲前吸入毒气,导致他们的遗骨呈暗红色。
4年6次出省寻亲,确定16名烈士身份
为了告慰英烈,淮安区新四军研究会会同区民政、双拥、宣传等部门一起,组建烈士寻亲队,4年6次出省寻亲,最终找到21份与大胡庄战斗时间、地点、所在部队相似的烈士名单。
“坐享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却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们心里有愧啊!”淮安区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孙一峰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所留资料有限,知情人甚少,且已相继去世,最初的寻访只能从大胡庄连的史料查起。
“到辽宁寻访大胡庄连当时所在部队,从部队获取了部分大胡庄连的资料。”孙一峰告诉记者,通过已经掌握的史料,他们发现,大胡庄连的指战员多数来自河南省濮阳市的范县、清丰及其周边地区。于是,寻亲队又先后多次驱车走访河南省范县、清丰、南乐、濮阳、滑县等5个县,前往5处抗战旧址及纪念场所,从当地的烈士名录中寻找大胡庄连烈士的姓名。
“足足5万多个名字,一个名字就是一个生命。”回忆起4年的寻亲历程,寻亲队成员赵学军仍然激动不已,“2018年8月份的寻访是目前收获最多的一次,也只是初步确定了21名烈士的身份,目前能确定的也就只有16名烈士姓名。”虽然寻访过程劳累,但是一想到烈士们的生平资料被一点点补齐,赵学军觉得值了,寻亲队寻找其余烈士亲属的决心更加坚定。
寻亲过程中,意外找到烈士兄弟的烈士证
在河南省范县民政局优抚办,寻亲团查阅了当地的革命烈士英名录,根据名册中初步查找到的6个牺牲时间、地点、所在部队近似大胡庄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名单,寻亲队确定了本次寻访的重点乡镇为白衣阁乡。白衣阁乡也是大胡庄战役中唯一幸存者刘本成的家乡。
按照范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的线索,寻亲队又找到了80多岁的老人耿振连。在耿振连家,老人拿出了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耿振清的烈士证。耿振河是刘本成同志曾经证明的在大胡庄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之一,但寻亲队在范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中只看到有一个叫耿振清的烈士名单。
耿振清会不会就是耿振河呢?耿振连告诉寻亲队,当时出去抗日的是“兄弟两个”,有一个没有烈士证的叫耿振河。耿振河兄弟中,除耿振清、耿振河在抗战中牺牲外,还有一个弟弟叫耿振江。耿振江在解放战争中参军南下,解放后转业在广西,前些年还通信,现没有了联系。
孙一峰告诉记者,在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像耿振清、耿振河、耿振江这样兄弟一起或前仆后继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人家很多,而且很多人因历史的原因,牺牲或失联后都没有登记为烈士。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时间每时每刻都在稀释、溶解我们的红色记忆。”孙一峰说,寻亲之旅还将继续,我们迫切期待社会各界行动起来,让更多的烈士魂归故里,与亲人“团圆”。
来源:扬子晚报
|
|